利用大數據打造礦業強國“利器”
發布時間:2017-12-06
中國是礦業大國,但并不是礦業強國。更重要的是,在國際上沒有與其“大國”地位相稱的話語權,在一段時間處于一個“買什么什么就漲,賣什么什么就跌”的尷尬境地。
“眼下礦業正處于低谷,需要通過大數據的建設,構建全球礦產資源行業的生態圈,打通全球資源領域的動態、技術、交易、流通、金融各環節等,才能有效助推‘一帶一路’、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’、‘亞太自由貿易區’等國家戰略,幫助中國從‘礦業大國’變為‘礦業強國’。”9月9日下午,在礦業協會舉辦的“中國國際礦業大會——大數據分論壇”新聞發布會上,張焱博士在接受中國礦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。
“中國國際礦業大會——煅燒氧化鋅、鉛鋅礦討論組”劉哲宇接著表述:我國鋅資源豐富,儲藏量在世界范圍內處于超高水平。據國土資源部地質報告顯示,2004年底,我國已經查明的鋅礦產地(礦區)884處,鋅資源儲量總計為9781萬噸,資源量為6025萬噸,基礎儲量3756萬噸,其中儲量2518萬噸。比較豐富的地區包括云南、內蒙、甘肅、廣西、湖南、廣東、江西、四川、河北和陜西等,上述十個地區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88%。 鋅的生產 近年來,我國鋅產量保持適度快速增長。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統計,2005年我國鋅精礦產量為255萬噸,占全球鋅精礦產量的25.1 %;鋅產量277萬噸,占世界總產量的 27.1 %。 鋅的消費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,我國的鋅消費量快速增加,特別是建筑、交通運輸、基礎設施等行業的高速增長,帶動了鋅消費量的快速增長。2005年,中國鋅消費量達到 310萬噸,占全球鋅消費量的28.9%。 但是鋅價在國際市場上,中國仍無半點話語權。
大而不強,中國礦業之痛
我國的礦業行業是一個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、無處不在的龐大產業。從晶瑩剔透的玻璃到交通工具的燃料,從吃飯用的鍋碗瓢盆到蓋房子的鋼筋水泥,與之相關的能源礦產、金屬礦產、非金屬礦產共計230種之多。
“人類要生存發展,礦業就將持續存在。”張焱說,全球資源產業,中國有83653家,海外可統計的13828家,礦產資源作為全球所有產業的基礎行業,全球每年產值高達20萬億元人民幣,一旦需求波動,就易引起金融和財富的劇烈震蕩。
同時,礦業是一個全球化的產業,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滿足所有的礦產需求。中國經濟的增長啟動了國際礦業的“黃金十年”,部分礦種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種巨大的進口依然持續。據有關數據顯示,我國每年進口礦石16.7億噸,進口石油3.08億噸,進口所需資金高達1萬億美元以上。在我國每年的礦產資源消費中,80%的鐵礦石、80%的鉻與錳、50%的銅均來自進口。工業原材料如此,個人消費也不示弱,每年黃金的進口消費、鉆石的進口消費、寶石的進口消費都居世界第一。
“所有國家的資源發展都經歷了一個‘S’型曲線,當人均GDP在1千美元到1萬美元之間,人均礦產能源的消費呈現快速增長的線性關系,而當超過1萬美元之后,資源消耗將保持在恒定水平。而對于中國來說,人均GDP的增長及東西部發展的梯度效應,決定了在今后一段時期內,對礦產資源的消費還將保持增長的勢頭。”張焱分析說。
然而,不容樂觀的是,我國雖然是“礦業大國”卻并非是“礦業強國”。從近年的“走出去”來看,“買什么什么漲、賣什么什么跌”已經成為常態,究其原因,主要在于全球的礦產資源行業發展一百多年來,無論是從礦業方面的勘查程度、資源稟賦和重點成礦帶,還是交易方面的現貨貿易機制、期貨交易體系、金融資本市場,西方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運營機制,而中國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,礦業產業雖然也得到了迅猛發展,許多礦種的生產、消費和進出口總量甚至位居全球前列,但沒有真正融入到全球礦業的“大盤子”中去,更缺乏一定的話語權,礦業大國淪落成了處處看別人臉色的礦業弱國。
“當前礦業的發展正在從資源不足轉向上游產能過剩和下游加工蕭條。對于上游來說,經濟的減速讓資源消費趨于平穩,當前期產能擴大的投入效應紛紛顯現;而對于下游來說,各級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對于GDP的偏好,紛紛上馬巨型下游冶煉加工企業,導致開工率普遍不足,很多投資十幾億元的冶煉廠甚至從來沒有生產過。“張焱坦承。
讓人擔憂的是,資源的財富效應讓礦山的開采變得無序,曾經的綠水青山早已不在,而恢復這些區域的生態往往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及成倍的資金投入。龐大的人口消費升級需求像一個永遠也填不滿的黑洞,消耗著薄弱的資源儲量,讓脆弱的生態環境到了極限。
大數據:礦業互聯網+區塊鏈的核心
礦業行業是一個高投入、高技術、高風險行業,也是一個鏈條長、區域廣、波動大的行業,加上各國的政策、市場、運輸的差異,信息被一次又一次割裂,每個企業都處在一個信息的孤島上,無法對上游、下游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決策,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的礦業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。
“需要一個全球視野的圖譜,才能解決市場不足、產能過剩、供應鏈波動等問題。”張焱說,只有通過大數據的生成、積累、分析,才能優化全球各礦種的產業鏈。“大